close

  記者 唐國利 實習生 丁娜娜 攝影 石濤
  幾乎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在黃花園巴蜀中學旁一幢老式單元房的狹小壩子里,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總是一個人專註地舞劍、打太極。這位名叫鄭新的老人,日前被評為“國醫大師”,他是我市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全國中醫最高級別的“國醫大師”。
  89歲的鄭新,是我市中醫院原腎內科主任。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共同在京舉辦第二屆國醫大師表彰大會,授予包括鄭新在內的29人“國醫大師”榮譽稱號,享受省部級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待遇。
  怎樣才能成為國醫大師?要從業50年以上,成就卓越
  他86歲時還在門診看病人
  國醫大師,即國家級的中醫大師,是目前中醫界的最高榮譽。據瞭解,近年來,身懷“神功”的“中醫養生大師”層出不窮,一方面誤導了不少公眾,一方面讓真正的中醫大師處於邊緣化,難以出頭。為此,國家評選國醫大師,以求扶正祛邪。
  參評國醫大師的條件非常嚴格——
  要從事中醫臨床或中藥工作50年以上;
  必須是省級名中醫或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為中醫葯事業作出突出貢獻,中醫葯理論造詣深厚,學術成就卓越,在全國及行業內具有重大影響等。
  鄭新1954進入中醫大學學習,從事這個行業至少57年了,在86歲的時候都還在門診看病人。他的學生,現在中醫院腎內科醫生雷蕾介紹說,“鄭老總是在7:30甚至更早就到診室。因為鄭老蜚聲海外,他的號一旦放出,總是在幾分鐘內就被搶光。為了排上他的一個號,很多病人頭天下午就在醫院守著。他經常門診從早晨一直看到下午三四點鐘,連吃午飯的時間都沒有。”
  仁者醫德,也是國醫大師的最基本要求。為了感謝他,許多患者從科室醫生護士那裡打聽鄭老的住處,鄭老卻讓科室的人不要說,不要給患者增加麻煩。
  2011年,鄭老因病不能再在醫院工作,許多患者都想來看望他,但是都被他一一拒絕了。“我給他們說,你是來找我看病你就來,不是來看病的你就別來了。”鄭老說,“患者有患者的難處,他們感謝的心我感受到了,我不想給他們再增加麻煩。”
  國醫大師平時做什麼?臨床、科研、教學都要做
  他研究慢性腎臟疾病50餘年
  國醫大師的工作是什麼?從本屆當選的國醫大師來看,他們會投入臨床、科研、教學和傳承等工作,有內科、外科、婦科、骨科、針灸、中藥專業等。下一步,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將幫助新評選出的國醫大師建立工作室,把其寶貴經驗和學術思想傳承下來。
  即便退休回了家,還是有少數各大醫院的疑難雜症會讓鄭老去指導,有的病人甚至是慕名被擔架抬著進了他的家門。鄭新一生看過多少病人?醫院粗略統計,大概有幾十萬人。
  對於很多西醫都束手無策的重症腎病,鄭新有很大的突破。經過對慢性腎臟疾病長達50餘年的研究,他先後研製出療效獨特的院內製劑腎病Ⅰ號、腎病Ⅱ號等,培養了一批中醫腎病研究人才隊伍。不少在大醫院輾轉多次仍無效果的重症腎病,在他的處方下,腫消了,腎好了。
  在鄭老家中的書櫃和一個老式大彩電紙箱中,塞得滿滿的全是醫學方面的書籍。鄭老給說,要“不斷總結與學習”。“作為中醫醫生更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斷學習,在學習新知識與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國醫大師有多厲害?代表當代中醫最高水平
  研發中醫製劑配方,能治休克等急症
  在首屆“國醫大師”出爐時,曾有媒體報道:“國醫大師”被稱作“國寶”,行醫製藥都在55年以上,他們或獨創醫術,或研製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藥劑,大都做過中央保健委員會的會診專家,代表著當代中醫的最高水平。
  在人們的印象里,中醫中藥一般只能治療慢性病,進行身體調養,而對於一些急重症,大多都是西醫在承擔。但鄭新卻在中醫葯領域推陳出新,研發了一套系統的中醫製劑配方:“清熱解毒針”、“參麥針”、“針液養陰針”、“火把花根片”等,這些藥有的能直接靜脈註射,有的可以口服,對於外感高熱、感染性休克、心絞痛、心律失常、休克等急症和慢性腎炎等都有顯著的效果。
  參麥針從1978年開始研製,在8年漫長的時間里,經過了藥理試驗、動物試驗和用於人體之後,正式投產,至今都還是國家指定的中醫院急症搶救指定藥品之一。
  “國醫大師”談中醫
  摸脈不可或缺,但“診脈驗孕”不用理
  昨天上午,我們如約拜訪了鄭老。對於我們提出的問題,鄭老略加思索後,一字一頓地慢慢道來,條理清楚,思維敏捷。
  中藥副作用:掌握劑量和方法就安全
  烏頭鹼、汞超標,讓中醫葯遭受到不少打擊,對於中藥的副作用,鄭新舉了個例子:“附片有毒副作用,但原來有一個中醫大師,在一次處方中光附子就用了6兩。為什麼敢這麼用?一般說來,經過炮製的附子,要熬2小時才能完全去除毒性;生的附子需要熬上4小時。其他中藥也類似,只要掌握了劑量和熬制的方法,就安全。”鄭老說,現在冬天到了,特別要註意,羊肉加附片熬湯,附片一定要熬上4小時,不然容易中毒。
  診脈驗孕:不是摸脈就能診斷所有病
  近段時間,網上關於中醫“診脈驗孕”事件,讓人們再次對中醫的脈診產生了質疑。
  “中醫摸脈,只是一個很重要的診斷方法,不可或缺,但卻不能說光靠摸脈就能診斷所有的疾病。”鄭新說,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不能以摸脈而替代其他的幾種重要的診斷方法。所以,“診脈驗孕”完全可以不去理他。
  “國醫大師”談養生
  菜少油少鹽,每周吃兩次魚
  生活:每天掃地、洗碗做暖男
  89歲的鄭老和81歲的老伴,婚姻已經有61年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在國外工作。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個89歲,一個81歲的老兩口,居然沒有請保姆,生活起居全靠自己動手。鄭老負責掃地,老伴煮飯時他幫忙摘摘菜,飯後負責洗碗。
  “家務勞動其實也是一種運動形式,而且適合老人。”直到現在,鄭老依然堅持自己做家務,是“超級暖男”。
  飲食:不吃麻辣,吃橄欖油、麻油
  說到養生,不知道鄭新有些什麼樣的秘訣呢?“我們平時都吃素菜,一周吃兩次魚,武昌魚,清燒,不放辣椒。”
  “早晨一大碗牛奶,估計都有500毫升,一個雞蛋還加半個饅頭,飯後吃點水果。”老伴說,午飯也很簡單,就是一小碗米飯,半個饅頭,再加一塊蒸的紅薯,葉子菜就用白水煮了,放一丁點橄欖油,其他的菜大多蒸熟之後,再放一點油和少量的鹽。一周的兩次大餐,就是魚了。
  “魚肉能軟化血管,我們很少吃豬肉和其他的肉類。”老伴說。對於重慶人愛不釋口的火鍋、麻辣燙,老兩口都不沾。一般只吃橄欖油、麻油和少量的玉米油,不吃菜籽油。”
  鍛煉:每天兩小時 打太極、散步
  每天早晨6點30分,鄭老就起床,洗漱完畢之後吃顆巧克力,7點鐘準時到樓下的小院里鍛煉。
  “打太極、舞劍、拍打全身,就做這些適合老年人,可使全身血液、骨骼、肌肉、韌帶活動起來,並能調節內臟功能平穩,推動正常的新陳代謝。”鄭老說,一般8點過一點,他就回家吃早飯。晚飯後,他也會散步或者打打太極。
  一天鍛煉的時間不少於兩個小時。
  “國醫大師”檔案
  學醫形式
  2009年、2014年,國家兩次共評選出60名國醫大師。
  第一屆國醫大師大都是通過師承方式學習中醫的,但是後來基本都有過在醫學院系進修的經歷;第二屆大師中大部分是通過學院教育科班出身,但是在從醫的過程中也有不少跟過名師。
  學醫年紀
  國醫大師開始學醫年齡偏小。第一屆國醫大師平均值是14.8歲,第二屆國醫大師則是17.8歲。其原因在於第一屆國醫大師大部分是出自於醫學世家,第二屆國醫大師科班院校教育出身的居多。
  學醫動機
  根據統計,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行醫濟世、謀生學醫、對醫學有興趣、救治親友、秉承家傳等。
  兩屆國醫大師的不同
  與首屆相比,本屆當選的國醫大師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地域分佈更加廣泛,覆蓋22個省(區、市),增加了8個省份。
  平均年齡有所下降,首屆國醫大師平均年齡為85歲,本屆平均年齡80歲,江蘇乾祖望教授年齡最大102歲,西藏占堆教授最年輕68歲。
  從事專業更為廣泛合理。
  四川的劉敏如教授成為第一位女國醫大師。  (原標題:重慶唯一的“國醫大師”鄭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n95ynhl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